省里唯一的一个!福州与26个城市“PK”

来源:台海网

台海网12月20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18日,《2020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评估报告》正式发布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古都城市国际影响力综合排名,福州,排名第十!

古都城市国际融合度Top10,福州,排名第七!

据了解,《报告》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文物交流智库编撰,本次评估共计27处古都入选为评价对象。

福州:千年古城

穿透时空的回眸,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,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,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。

2200年前,闽越王无诸在这里建城。

福州冶山春秋园。林双伟 摄

福州的名字有很多,秦汉时期,这里叫冶城。唐代又因城北一座福山而改名“福州”,到了宋朝,太守张伯玉提倡种植榕树,满城绿荫,暑不张盖,因此又有了“榕城”的美誉。

三坊七巷。李芳摄

3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,其源头可上溯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,影响全省、全国乃至海外。

福州烟台山。市文旅局供图

如今,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城市精神已深入人心,“开风气之先,谋天下永福”的时代气息已深深镌刻在福州人的心底。

福州上下杭。市文旅局供图

福州,欢迎你!

(综合新华社、福建文旅之声)

千年古城福州迎接世界遗产大会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7月16日至31日,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。福州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一直是福建省主要的政治文化中心,同时也是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、交通运输的中心。自宋代以来,福州市遍植榕树,因此又被称为“榕城”。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,从唐代到清代,福州曾培养出成百上千位进士。这里也是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与有识之士的故乡,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,如林则徐、沈葆桢、严复、冰心、林徽因等等。近年来,福州持续对全市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、连片式保护修复,先后修缮重点文物180多处,古建筑、历史建筑1300多处,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,保护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,既赓续了文脉,也留住了乡愁。图为福建母亲河闽江从福州穿城而过,两岸风景优美。 王东明 摄

福州西湖公园,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,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。 王东明 摄

三坊七巷,是福州的历史之源、文化之根、文脉昌盛之地。 王东明 摄

位于福州市中心的千年古寺——西禅寺。 王东明 摄

独具特色的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,也是本届“世遗”大会开幕式举办地。 王东明 摄

修旧如旧的福州上下杭古街区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。 张斌 摄

镇海楼,地处福州屏山之巅,始建于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初为福州各城门楼的样楼。 钟欣 摄

游客游逛于福州古厝坊巷。 王东明 摄

福州CBD中心灯光秀“福”满楼。 王东明 摄

华灯初上福州城。 王东明 摄

旅游注意!福州发出蓝色暴雨警告信号

刚刚,福州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。

福州市气象台2021年12月21日15时17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:过去6小时福州市区和高新区部分乡(镇、街)降雨量已达30~40毫米;未来6小时部分乡(镇、街)还有20~30毫米的降雨。请注意防范!目前永泰、长乐已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。

来源:福州气象微博

突然的福州的树木被连根拔起,车辆无法通行

今天(12月21日)上午10:45左右,有车友报料:福州津泰路一棵大树倒伏,导致车辆无法通行。

FM全媒体记者接到线索后迅速赶往现场,11点20左右,记者在现场看到,倒伏的树木位于津泰路鼓楼区教育局门口的人行道上。

这棵大树目测有20米左右,树根十分粗壮,且树杈较多。大树倒伏在津泰路面上,横向阻断路面车辆通行。大树的根部被连根拔起,人行道上的水泥地也损坏严重。

据了解,倒伏的大树是一棵榕树,树龄至少超过二十年。

树木倒伏道路旁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张女士说:“真的是吓死了,突然听到一声巨响,我以为是地震了,原来是树倒了。”

记者看到,倒伏的大树从道路一侧的人行道倒向另外一侧,一部分的树木枝干架在了对面楼房的二楼位置。不少枝干散落在对面的沿街店铺。

福州市园林中心绿化处负责人在现场告诉记者,该树木倒伏的原因初步判断是由于路基下的地下水管渗水,导致树木根部泡水变烂,加上近日降雨较多,树木根基不稳后倒伏。

福州市园林中心绿化处负责人表示,目前无法判断该路段其他树木是否有倒伏风险,需要后期进一步检测。

目前,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大树进行切割,并对路面上的树木残骸进行清理。交警对津泰路津门路口到东泰路口实施交通管制,机动车无法通行。


记者:Peter King

本文为福建FM全媒体原创稿件

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

中国船舶文化博物馆将全面升级,新博物馆明年将与福州市民见面

观众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了解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“甲型一号”。资料图
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将全面升级!近日,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综合仓库的博物馆新馆,正加快进行展陈施工,将于明年与福州市民见面。

一部船政史,半部中国近代史。建于1997年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我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,馆内收藏有文物900余件,资料1000多件,其中有三件国家一级文物。这些文物和资料全面展示船政及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历程。
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有哪些宝贝?记者带你去探宝!

法国进口老插床

见证船政创建史

博物馆有一台标有“1867”字样的老插床,它是今年“新晋”的国家一级文物。

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,船政创建时,为学习欧洲的舰船工业科技,曾通过洋员监督日意格、德克碑在欧洲雇佣技术人员、选购机器设备。这台1867年法国生产的插床是第一批运来的进口生产设备,学名叫“直刨床”,可用于切削金属件、加工铁板钢铆钉孔等。它是国内现存较早的机床之一,也是船政创建史的见证者。

这台老插床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民国动乱,抗日战争时期被转移到南平峡阳,抗战胜利后运回马尾造船厂,后来又被转移至三明机床厂。2019年,这台老插床被征集回马尾,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。

博物馆内还有一台“重量级”的机器设备——皮带式老车床。这台车床是国家一级文物,从上面的铭文“福建船政同治十年”可以看出这台机器制造于1871年。它原本是船政使用的一台龙门刨床,由于岁月更迭,它的零部件没有完全保存下来,后来为发挥它的价值,经过改装成为了车床。上世纪90年代,一群文物专家经过漫长追踪,让它重回马尾。

“通济”舰舵轮

船政时期建造

船政时期建造的舰船舵轮啥模样?来博物馆就能大开眼界。馆里的“通济”舰舵轮是国家一级文物,“出生”于1894年。这是迄今为止在馆内展出的唯一船政时期建造的舰船舵轮,也是中国海军自强的实物见证。

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芳介绍,“通济”舰是船政建造的第三十四号兵船,原名“建靖”,后更名为“通济”。1927年,“通济”与“应瑞”“靖安”两舰合编为练习舰队。由于“通济”舰长期作为马尾海校学生的练习舰,所以师生们都昵称其为“济伯”。1937年8月12日“通济”舰被作为阻塞船自沉于江阴封锁线,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直到1962年5月被打捞拆解。萨镇冰和陈绍宽都曾担任该舰舰长。2008年,博物馆通过社会征集,得到这个舵轮。

发现100多年前

船政学堂教科书

100多年前的船政教科书长啥样?今年国庆假期,船政后学堂的教科书《华英译本》首次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出,这也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本船政时期的教科书。

《华英译本》系船政后学堂英国教习邓罗1886年所著,分为中英文两个部分,前半部分选取了55篇中文例文,后半部分是每篇例文中一些重要或生僻词汇的英文翻译。

“这本教材是船政后学堂学生学习英文的中级读本,可能是入学第二年的教材。”陈悦是这本书的捐赠者,他说,《华英译本》对于研究早期船政历史、船政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。

珍贵文物和资料

讲述船政故事

博物馆内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和资料,如船政官界碑、萨公仁寿堂碑、清末由“来远”舰舵柄改造的墨盒、我国近代第一部汉法词典——1874年出版的日意格编撰的《汉法语汇便览》、1874年船政成功御赐银牌等。

萨公仁寿堂碑作于1948年。仁寿堂是民国时期福州各界人士为海军耆宿萨镇冰营建的养老之所,石碑就是仁寿堂的记事碑,碑文作者陈兆锵是萨镇冰的校友、战友,曾任福州船政局局长。碑文内容详细记述了仁寿堂的来历,歌颂了萨镇冰的为人和品德。

萨镇冰和陈兆锵是近代海军名将,也是船政的代表性人物。萨镇冰是船政后学堂毕业生,亲历近代海军的发展变迁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、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、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。博物馆陈列有1950年萨镇冰参加中苏友好协会第一届代表会议纪念照片、佩戴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徽章等。

陈兆锵是从船政艺圃的艺徒成长起来的传奇人物,曾亲历甲午海战,民国时期主政过江南造船所和福州船政局,船政的航空事业就是在陈兆锵主政时期得到建设和发展。博物馆陈列有陈兆锵使用过的一些物品,如望远镜、放大镜、印章等,都是极为珍贵的船政文物。(福州晚报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王晓霞/文 记者林双伟/摄)

来源: “文化强国”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福州工作站

冬至“三九灸”深受福州市民喜爱

12月21日进入冬至就开始“数九”,一九到三九之间正是“三九灸”的最佳时机。 李南轩 摄

医生在用生姜和艾绒准备长蛇灸。 李南轩 摄

中国传统节日冬至来临,前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做“三九灸”的福州市民络绎不绝。 李南轩 摄

“长蛇灸”是用生姜和艾绒在督脉上进行艾灸,以提升阳气。 李南轩 摄

12月21日,冬至来临,前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做“三九灸”的福州市民络绎不绝。中医理论认为,冬至开始,阴尽阳生,生命活动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。在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刻,以燃烧的艾绒等温灸身体各个经络穴位,激发身体的阳气上升,能够起到调摄气血、强身防病的作用。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你在冬至吃“米饭时间”了吗?

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,这是一年中夜最长、昼最短的一天。过了这一天,便开始日渐长、夜渐短。福州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,老福州把过冬至称为“做冬节”“做冬”。老福州“做冬节”,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,那就是搓“米时”。

资料图片

福州民俗专家、闽都文化志愿者蔡林说:“冬节的前一夜,大人小孩围坐一起搓“米时”。次日早上起来,将前一天晚上搓好的“米时”放入水中煮熟,再裹上红糖粉、炒香磨细的黄豆粉、舂碎的炒花生末等,盛在碗中,先供祖先,然后一家人再分享吃“米时”。”你冬至日早上吃“米时”了吗?

为何说“冬至大如年”?蔡林表示,这是因为周朝的历法,以子月即冬至(太阳位置最低)所在月为正月,以冬至夜为除夕,冬至日为新年的开始。也就是说,那时候过冬至夜=过除夕=过年。所以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其实是沿袭了旧俗。

受冷空气和台风“雷伊”影响,福州21日开启“湿冷”模式,与冬至节气十分应景。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称,21日福州市区气温13℃~14℃,市区大雨,局部暴雨,虽然市区最低温维持两位数,但在雨水打压下,人体感觉湿冷。(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)

突然的福州金台路的一排树

突发!

福州津泰路

一行道树倒伏

今天中午,福建新闻广播接到听友报料,福州鼓楼区津泰路上一棵行道树倒伏,阻断了双向通行,“新闻三剑客”立刻赶往现场。

在现场,两台吊车和一台升降车正在作业。园林部门已经组织人员对倒伏的树木分枝进行切割分离,分批清理,而树木主干得到保留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10点36分接到报告后,立刻组织人员前来处理。受此影响,福州鼓楼区八一七路津泰路口与仙塔街津泰路口进行了交通管制,不允许机动车通行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倒伏的树木处于连根拔起状态,翘起的树根甚至连人行道地砖都一同掀了起来。多名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。

附近的商店店员告诉记者,上午树木倒伏时,听到了“咚”的一声!

“新闻三剑客”了解到,倒伏的是一棵榕树,树龄至少20年以上。至于倒伏原因,工作人员表示,经过初步勘察,目前怀疑是因为地下污水管网破裂,树根长时间受到浸泡侵蚀,失去抓地力,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。

记者在现场暂未了解到有人员因此受伤,树木也没有挂到线路,现场用电和通信没有受到影响。

截止到中午12点40分,路面大量树枝已被清理干净。

来源: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

福州市仓山区将启动9个“城市更新+”项目

福州新闻网12月21日讯(福州晚报记者 林铭)仓山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日开幕。记者从仓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,2022年,仓山区将以“科创街区和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、城市更新品质提升”为抓手,全力抓好产业提升、城建提质、民生补短板等工作,推动仓山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
在产业提升方面,仓山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,推动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D地块交付使用,力争新增高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以上。科创街区建设将推进主导产业培育、公共配套完善、景观品质提升等42个项目建设,总投资超200亿元。

2022年,仓山力争完成省、市级重点项目112项以上,总投资2134.31亿元;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,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;竣工项目50个以上。力争全年招商项目数超300项,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。

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,仓山区将启动实施螺洲片区、叶厦胪厦片区等9个“城市更新+”项目。加快推进高湖旧改等62个占地共1.46万亩项目的征地拆迁;加快推进首山村旧屋区地块等66个占地共1.58万亩的“保基本项目”。

三江口片区将加快实施南湖公园片区等29个占地共7400余亩的项目。推进花园酒店、三江口小学等配套设施建设。

另外,仓山区将实施林浦二期周边配套道路等56个新建、扩建道路项目,完成天马佳园安置房西侧和中间道路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;推动江南名居等11个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提升;“两江两岸”景观整治完成仓前公园提升等169个项目;完成5条道路林荫提升和10公里福道(绿道)整合提升;推进竹榄河2#支流等10条内河综合治理。

民生方面,仓山区将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5项。加大安置回迁力度,建成安置房60万平方米以上,安置回迁20万平方米以上。建成金闽小学、永南中学等2所新校,完成城门中学改扩建(一期)、螺洲中学教学楼等2个改扩建项目,推动麦浦中学、冯宅中学等项目建设,新增学位5490个。新办7所公办幼儿园,新增学位2500个。

来源:福州新闻网